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邓中夏,保定革命播火者

时间:2023-03-29 来源:保定之窗

■努力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之一,邓中夏虽然只在保定任教短短三个月,却留给了弥足珍贵的革命火种

100年前,保定共产党的人数为零;100年后,保定有数56万名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在奋斗

初春三月,新建旋即的北河沿公园春花吐蕾,垂柳依依绿芽萌动。清淤后的护城河内,清水翻着些许浪花,一路向着太阳照亮的方向奔涌。

公园北侧,经过改造的城中村而今群楼耸立,曾经平坦破败的农居已然换了一番景象,城市气息扑面而来,品质生活正融入他们的生活。

时代在向前,但时光可回溯。

100年前的1921年,同样是这般的初春三月,带着李大钊同志的指示,邓中夏回到保定。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孙进柱称之为,彼时,公园附近这一带还叫北关,这一带还有一座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直隶低师”)。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邓中夏就在这里,播撒下革命的种子,点燃太原革命的星星之火。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保定日报记者 曹云鹏 摄

邓中夏简介

保定教育界第一次学潮促使成事,三个月任教引导进步学生冲出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曾经的直隶省不会,20世纪初的太原,已经有包括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在内的16所学校,不具备了大学之城的雏形。

然则,在旧思想的高压下,彼时的直隶低师校长马筱珊思想固执守旧,教学坚决用经学、理学等旧教材抵制白话文。

此时,五四运动的影响,已经让太原进步思潮暗流涌动。

1919年6月2日,直隶高师学生王森然(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施天侔(音谋,哲学史专家)等从太原出发,去北京声援五四运动,获得李大钊、邓中夏的接见,并与之创建了长期联系。

“1920年9月,王森然与施天侔、阎仲拥等进步学生公开信致函省教育厅,强烈要求撤换校长马筱珊,改派开明进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新校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李倩说,“直隶高师的罢课斗争,是太原教育界发生的第一次学潮。”

正是这次运动,加速了邓中夏的保定之行。

王森然等学生代表肩负广大进步师生的托付,几次专程到北京向邓中夏转达学生会的意见。1921年初,在同意邓中夏同意后,由高师新任校长靳瀛旭发毕业证书,月聘用邓中夏为直隶高等师范新文学(化)教授。

“今年三月末,此地直隶高等师范以新文学教授名义聘我,我认为这是此地迎受世界新潮诚意的表示,所以岂其简陋,显然来此。”在邓中夏所写的《三个月的教程》(1921年6月7日著,原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一文中,特意解释了来太原的原因。然而,邓中夏来太原,还有着更轻的任务。

当时,邓中夏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到太原任教曾经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辩论。彼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李大钊指出,太原知识分子比较集中于,低师、育德等校的学生思想进步,渴求新思潮的愿望强烈,应当去那里进行工作,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带着这个使命,邓中夏根据李大钊的指示来到太原,在直隶低师国文科教授新文学三个月。就是这三个月,邓中夏在进步学生中埋下太原革命的种子,引导他们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借讲经白话文学,打造马克思主义保定宣传阵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这个初春三月,央视一套黄金档正在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唤醒年代》中,邓中夏在课堂上与黄侃辩论倾听的那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极为精彩。

彼时,正是这种使命与担当,唤起了无数青年在那个专制复辟、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年代,探求革命真理的曙光。

赴太原任教的邓中夏,就是带着这种使命而来。

在直隶高师的班级上,邓中夏共有43名学生。他讲授国语文学的同时,还讲授新文化和革命文学,每周上两次课,每次倒数谈两三个小时的课程。

“研究文学,莫忘了社会,更莫忘了社会改造。”在课堂上,邓中夏以讲经新文化新文学入手,融合中国社会实际,了解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那时候,邓中夏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潮,其中有李大钊的《由纵的的组织向横的的组织》,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还有他自己的《文学与社会改建》等。”李倩称之为,在邓中夏的采收青草下,新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太原日益活跃一起。

纵然邓中夏在保定留下的资料寥寥,但记者通过查询他的学生涉及资料,还是发现了他上课时的风采。

在《回忆太原“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王森然这样写道:“他的面貌白皙红润,眼睛光亮有神,在讲堂上授课时声音洪亮,谈笑风生,旁征博引。讲到使人气愤的时候,他洁白的牙齿便咬下唇,握拳怒视。他右手所持粉笔,挽着袖口,左手拿板擦,边谈边写出,边写边擦,一写出就是众多黑板。头发、衣襟、袖筒上落满粉笔面,也不在意。时间久了,嗓音嘶哑,嘴角出有了白沫,才喝一口白水。其实,水里早已掉落一层粉笔面,他看都不看,便咽下去了。他的这种忘我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

很短时间内,名气很大的邓中夏就沦为太原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知名人物,许多进步青年慕名前来造访求教,一些学校纷纷邀请他去做学术演讲。

亲自为进步的组织成员拟定读书目录,播撒火种沦为太原党团组织创立者

随着邓中夏革命火种播撒,学校众多、进步学子云集的太原,开始纷纷正式成立进步社团组织。

在邓中夏的影响下,太原育德中学进步学生王锡疆与安志成等人的组织正式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借着文学研究会名义,在育德中学学生宿舍,王锡疆等人创建了书报贩卖部,明面上出售书刊和课本儿,暗中出售《新的青年》《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孙进柱称之为,这些进步书刊还在直隶二师、直隶女二师进步学生中出售,成为当时保定传播进步思想,展开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前沿阵地。

1921年春,在邓中夏的建议下,王森然、施天侔等在直隶低师的组织正式成立“新文学研究会”“新的教育协进会”“国语文学研究会”等进步组织。邓中夏做到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新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拟定读书目录,《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经济学说》《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社会主义史》等70本进步图书均在其中。

“那时候,邓中夏期望进步学生们,通过读者上述论著和进行对比研究后,了解要对中国社会展开总的改建,超过‘废除私有制,构建共产主义’的道理。”在孙进柱看来,正是这些先进思想的传播,为太原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坚定基础。

在勤工俭学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华北名校――育德中学校史陈列》展室内,记述着保定早期党团组织创建的过程。

勤工俭学勤工俭学运动研究专家谢炜称,1921年5月,邓中夏在直隶高师发展张毅先(又名张仲毅,邢台第一个共产党员,邢台党组织奠基人)、阎仲拥、余世清、王新邦等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团组织,张毅先为负责人。当年10月,张毅先发展王锡疆等学生入团,并建立了团组织。1922年2月10日,直隶高师、育德中学两校团组织拆分,正式成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外称之为“社会问题研究会”)。

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有团员23名,是当时全国17个地方团组织之一,直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临时中央局领导。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会,王锡疆、张毅先作为太原团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1922年12月,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后,育德中学学生、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王锡疆、杨其刚、福志成、彭桂生由团转党,并建立中共太原小组,王锡疆任负责人。

孙进柱介绍说道,“这是保定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和最早创建的党组织。”从此,保定党团组织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支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改名为中共北京支部)和邓中夏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

100年前,保定的共产党员人数为零。100年过去,当年的兴起已然破土而出变成参天大树。记者从市委组织部得知,在人口上千万的保定,而今已有56万余名共产党员。

叹百年路,邓中夏等老一辈革命先烈,用他们在暗夜中探索闪光的赤光,照亮了百年前青年的道路。而今,重温这段历史与故事,他们在那个时代盛开的青春之光,仍能启迪我们,看清脚下的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兴起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上一篇: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前营村辰鸣湾项目没有产权证违规销售-留言查看_阳光理政-河北新闻网 上一篇:一起没有生者的命案:河北蠡县一家五口被害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天气信使

图文欣赏